硅溶膠鑄件鑄造的過程
硅溶膠鑄件鑄造的過程:
1、制造模具
模具是用于壓制鑄件模樣的型。為了保證蠟模的質量,模具必須有高的尺寸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當硅溶膠鑄件精度不高或生產(chǎn)批量不大時,可用易熔合金、環(huán)氧樹脂、石膏直接向母模上澆注而成;當鑄件精度高或大批量生產(chǎn)時,壓型一般用鋼、銅合金、鋁合金經(jīng)切削加工制成,一般企業(yè)使用鋁合金模具較多。
2、壓制蠟模
將處理好的蠟膏壓入模具型腔中,經(jīng)冰水機冰水冷凝后取出,放入水池中一段時間后,經(jīng)修整檢驗后,得到單個蠟模。蠟模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壓力鑄造零件。
3、修模
蠟模的好壞、表面質量、變形程度決定了產(chǎn)品的部分重要參數(shù),因此蠟模車間需要恒溫控制,盡量減小蠟模的變形,同時對每個蠟模也需進行表面的檢查,有流痕的應洗去,同時修模要去除蠟件的毛刺、飛邊以及合模線,對有微量缺損的應進行修補。
4組合蠟模(組樹)
修模后,對于合格的單個蠟模為提高生產(chǎn)率,將單個蠟模熔焊在預先制好的蠟質公用澆注系統(tǒng)上,形成蠟模組。通常一個蠟模組上可熔焊2~80個蠟模。組樹方案決定產(chǎn)品的成品率及鋼水利用率,設計時應慎重考慮組樹方案,同時也應考慮組樹方案是否便于蠟的回收再利用。
5、清洗蠟模
組樹后的蠟模組靜置45min以上后,可以進行清洗,制殼掛漿之前,必須對組數(shù)后的蠟模組進行清洗,去除表面的蠟屑及油脂,提高制殼粘附力。將模組浸入清洗液中往復三次,共約4s左右,取出后用壓縮空氣將模組吹干后可以上漿制殼。
6、制造型殼
在蠟模外浸掛涂料后,放入制殼間干燥,面層采用自然干燥的方法,過渡層及背層則采用旋轉風風干的方法加速干燥,如此重復涂掛5~7次(小鑄件5~6層,大鑄件6~9層。面層用較細的砂,過渡層沙稍粗,后幾層的砂較粗),至涂料結成7~15mm的硬殼為止,這種有足夠強度的硬殼鑄型稱為型殼。
7、脫蠟及蠟處理
把型殼倒放入蒸汽脫蠟斧中,使蠟模熔化,并從下方流出,經(jīng)水分離器分離,收取蠟液,放入除水桶中進一步進行蠟水分離和去除蠟中的雜質,12小時后將蠟液經(jīng)過濾網(wǎng)放入靜止桶中靜止6~8小時,最后將蠟液放入保溫箱中保溫供再次使用。蠟模流出后的型殼即為鑄型。
8、型殼焙燒、澆注、落砂和清理
脫蠟后的型殼在澆注時要進行型殼的焙燒,將型殼放入1100℃的燃油爐或電熱爐中進行焙燒50分鐘,其目的主要是除去脫蠟后的殘留蠟液以及可以提高型殼的強度、透氣性,防止?jié)沧r型殼變形或破裂。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是減小可澆注鋼液與型殼的溫差減低工件的縮孔現(xiàn)象。鋼液溶化保溫鎮(zhèn)定可澆注時,取出焙燒爐中達到焙燒保溫時間的型殼即可澆注。鑄件冷凝后毀掉鑄型,去掉澆注系統(tǒng),清理毛刺進行拋丸處理即可得到目標鑄件。硅溶膠鑄件表面通常還須進行酸洗、鈍化處理。